港口监测
港口监测是保障港口安全、高效运营以及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其涵盖多个维度:
设施与结构监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传感器等,对港口的码头、防波堤、栈桥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测。查看是否存在结构损伤、裂缝、腐蚀等问题,评估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在长期使用及复杂海洋环境下,港口设施依然能正常运行。例如,对码头桩基进行超声检测,检查桩身完整性 。
水文气象监测:借助气象站、潮汐仪、流速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港口区域的风速、风向、气温、降水、潮汐、水流速度及流向等信息。这些数据对船舶进出港调度、港口装卸作业安排至关重要。如强风、暴雨、异常潮汐等恶劣天气水文条件,可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与港口作业进度,提前掌握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
水质监测:在港口水域不同点位设置采样点,定期采集水样,分析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石油类、重金属(汞、铅、镉等 )、营养盐(氮、磷 )等指标。监测港口水质状况,判断是否受到船舶含油污水排放、陆源污染物入海等因素影响,防止港口水域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货轮排放监测
货轮排放的污染物会对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对其进行严格监测:
固定监测站点:在港口周边、航道沿线合适位置建设固定监测站。站内配备高精度的尾气监测设备,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分光学吸收光谱仪(DOAS)等,可实时在线监测货轮排放尾气中的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等污染物浓度 。
移动监测手段:运用移动监测车,在港口区域内灵活行驶,对停靠或行驶中的货轮尾气进行抽检。此外,还可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化的气体检测设备,从空中对货轮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获取更全面的排放数据 。
船载监测设备:部分港口要求货轮安装船载尾气监测系统,实时记录船舶自身排放数据,并通过卫星通信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港口监管部门,实现对货轮航行全过程排放情况的跟踪 。
集装箱监测
集装箱监测旨在确保货物运输安全与质量,提高物流效率:
位置与轨迹监测:通过在集装箱上安装 GPS 定位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获取集装箱的地理位置信息。货主、物流企业及港口管理人员能在监控平台上查看集装箱在运输途中的位置、行驶轨迹,方便掌握货物运输进度,及时发现运输延误、路线偏离等异常情况 。
环境状况监测:针对一些对温湿度、震动等环境因素敏感的货物,如电子产品、食品、药品等,在集装箱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平台,一旦环境参数超出货物适宜存储范围,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保障货物质量 。
箱门状态监测:利用门开关传感器,实时监测集装箱箱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若箱门在运输途中被非法打开,系统即刻触发警报,防止货物被盗或遭受损坏,保障货物运输安全 。
熏蒸气体监测
熏蒸是杀灭集装箱、仓库等场所内害虫及有害生物的常用手段,但熏蒸气体多具有毒性,因此需严格监测:
海关检疫监测:海关在对出入境货物进行检疫时,会对熏蒸气体进行监测。通过使用专业的熏蒸气体检测仪,如针对硫酰氟、溴甲烷、磷化氢等常见熏蒸剂的检测仪,确保熏蒸过程中气体浓度符合安全标准,保障熏蒸作业安全、有效进行。同时,防止因熏蒸不当导致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保护国内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安全 。
粮食仓储等行业监测:在粮食仓储、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进行熏蒸作业时同样要监测熏蒸气体浓度。投药后不同时间段,需检测气体浓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保证熏蒸效果;熏蒸结束散气后,也要检测环境中熏蒸气体残留浓度,确保人员进入安全,避免残留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
爆炸物检测
港口作为货物运输枢纽,人员、货物往来频繁,爆炸物检测是保障港口安全的关键环节:
货物安检:在港口货物装卸、转运等环节,利用 X 射线安检设备、毫米波成像设备等,对集装箱、包裹、行李等货物进行扫描检查。通过分析扫描图像,判断货物中是否藏有爆炸物或其他违禁物品 。
人员安检:在港口人员出入口,设置金属探测器、人体成像安检设备等,对进出人员进行安检。排查人员是否携带爆炸物、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防止危险人员进入港口作业区域 。
区域监测:在港口重点区域(如码头前沿、仓库周边 )部署痕量爆炸物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空气中是否存在爆炸物挥发的微量成分。一旦检测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爆炸事件发生 。